开栏的话
公共卫生对促进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新冠疫情下,如何构建强大的公卫体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生命时报》与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设“世界公卫人”栏目,邀请全球专家畅谈公共卫生对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分享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 李涛
职业医学与时俱进
职业卫生安全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什么?
李涛:职业卫生以职业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通过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创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使工作适应劳动者,劳动者适应其工作,从而达到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身心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的目的。
研究职业健康,是为了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
人们是如何逐步认识到职业卫生安全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国职业病防控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卫生健康面临哪些问题?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从防暑降温、防尘、防毒开始,通过机械化、自动化、隔离操作,推广“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的八字方针,使劳动条件逐年改善,职业病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李涛: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从落实政府、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四方责任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促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发布的信息,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发布《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
落实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
强化源头预防和控制
着力化解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
提升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干预模式需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职业卫生改善工作还面临哪些新挑战?
未来,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卫人员该采取什么行动?